- A+
相信不少人听到过类似“健身房里练出来的肌肉都是死肌肉”、“死肌肉没有爆发力和灵活性”、“徒手健身练出来的才是活肌肉”等关于活肌肉和死肌肉的言论。那么健身房吃蛋白粉练出来的肌肉真的是死肌肉吗?活肌肉真的比死肌肉高级吗?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所谓的肌肉区别吧。
一、什么是活肌肉/死肌肉
死肌肉:指某一个部位受刺激而增大的肌肉,大多存在于健美运动员身上。健美运动员追求的是该大的地方大,该小的地方要小,比如背阔肌要大,手臂要粗等等,健美运动员的训练会有很多的孤立训练,也就是一次训练只针对某一个部位。这个训练往往忽视整体协调,使得躯体灵活性较低。
活肌肉:指围绕的是整体的协调性,速度,爆发力和耐力灵活性,使得躯体灵活性较高。像篮球和足球这样的项目需要力量和敏捷性并重,需要运动员拥有更多活肌肉。
二、活肌肉和死肌肉的区别
其实“活肌肉”和“死肌肉”是一个伪概念,运动科学上并没有“死肌肉、活肌肉”这样的说法,要准确的比较徒手训练与健身房器械训练的优劣,必须先排除掉这个错误认识。
无论是自重训练、杠铃哑铃的自由负重训练、还是固定器械的训练,即所谓的“健身房肌肉”,本质都是抗阻力量训练。不过是因为健美运动员的训练上更加偏向肌肥大目的,即强调离心收缩,尽量增大肌肉体积;而职业拳手、体操运动员等专项运动训练更注重运动瞬时表现,即强调向心收缩过程。
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健美训练之后,爆发力和敏捷度下降却是确有其事的,肌肉的爆发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某块肌肉的收缩速度变慢,而是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下降。
根据肌肉在同一动作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们分为原动肌、对抗肌、固定肌和中和肌:
- 原动肌: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。比如拳击手出直拳的肱三头肌。
- 对抗肌: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。直拳时与肱三头肌起相反作用的肱二头肌。
- 固定肌: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肉。直拳动作中的三角肌、胸大肌等。
- 中和肌:当原动肌对定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,为了有效发挥其中一种功能,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。这里的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,起着抵消(中和)某种功能的作用。
在完成一个动作时,不同的肌肉之间既有分工,又有协作,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,动作将难以完成或者极不协调。比如在你出直拳时,原动肌的肱三头肌收缩,使手臂由屈到伸,肱二头肌作为对抗肌,使手臂由伸到屈。如果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差,出拳时对抗肌用力过多,也就是肱二头肌紧张,就会对手臂伸展产生阻力,导致出拳速度的下降。 当然,如果固定肌和中和肌不协调,也会影响到出手的速度。这种现象的外在表现是爆发力下降敏捷度降低。
所谓的活肌肉其实就是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要比死肌肉要好。
三、造成死肌肉的原因
其实在大多数训练中,比如田径,游泳,体操,自由搏击,往往都是充分发挥全身的力量来完成动作,尤其是核心力量,这本身就是锻炼肌肉协调性的运动。
而为了尽可能的刺激局部肌肉,使肌肉充分疲劳,我们通常使用孤立训练,强调不借力完成动作,尽全力使一块肌肉的收缩完成动作,所以孤立训练必然导致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下降。锻炼肌肉并不会使某一块肌肉的收缩速度下降,只是破坏了肌肉间的协调能力,使得完成动作时的阻力增加了,所以外在表现为爆发力和敏捷性下降。
所谓“死肌肉”的形成,往往是由于锻炼之后肌肉紧张的收缩在一起,聚集大量乳酸却长期不放松不做拉伸的结果。
四、避免死肌肉过多的方法
如果你不想要这种“死肌肉”,避免死肌肉太严重的情况一般有两种措施:
- 在锻炼间隙和锻炼之后予以充分拉伸以及放松即可避免上述状况
- 选择丰富的运动训练项目,在平时进行健身运动的时候,调整自己的运动训练项目,让自己具有丰富又全面的形式。多多参与竞技运动:水上运动、田径运动、球类运动等;多多进行敏捷度的训练:绳梯训练、障碍杆训练等;多多进行全身性的大面积运动,例如健身舞、开合跳、跑步等运动。
五、死肌肉比活肌肉差吗
这个问题听着就能气死人啊,谁规定了在健身房练器械只能用同一种训练方法,练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肌肉?器械本身都是工具,尤其是杠铃、哑铃这样的器械,本身的自由度非常高,可以用来把肌肉练得有棱有角,也可以把肌肉练得刚猛有力。
健美运动运和职业拳手、体操运动员等专项运动员的目的都不一样,有什么好比较的呢?虽然肌肉的围度从某种层面限制了个体一些动作的幅度和灵活性,但灵活性和幅度就是“实用性”的唯一标准了吗?所谓的“死肌肉”在力量层面要比活肌肉好很多。
以上就是蛋白粉之家给大家带来的死活肌肉的介绍与区别了,所以,“活肌肉要优于死肌肉”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,我们当笑话听听就可以了~